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别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纠正
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介绍

详细介绍:广安门医院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是国内肾本质现代研究有特色的研究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硕士培养基地之一;也是广安门医院临床科室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基地。一、历史沿革和学术队伍 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是八十年代初由基础室分子生物学组发展起来的,1990年成立广安门医院分子生物学室。现有研究人员4名,其中研究员1名,博士后出站人员1名,主管技师、技师各1名,在读博士生2 名。负责人李敏搏士 ,了解前沿技术并具有很强的实践和临床研究技能;学科带头人吴志奎研究员是该领域著名专家,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广安门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二.研究方向与特色 1.研究方向:以传统中医理论肾生髓理论现代研究与临床实践为主要研究方向 ;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药理学技术,配合临床各重点课题进行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 ;立足临床,辐射全院,开展分子生物相关检查,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2.技术特点 经过多年来科研实践的积累,我室目前已建立起4个技术平台: ①基因分析及目的基因检测:本室建有DNA大分子合成代谢与目的基因检测一套较完整技术方法:从DNA合成速率→DNA聚合酶→DNA模板活性→DNA修复→DNA甲基化→质粒DNA提取→功能基因表达等相关技术。作为治疗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疗愈追踪的技术手段,为中医药治疗单基因遗传病提供技术平台。建立了珠蛋白mRNA表达、造血刺激因子(Gm-CSF 、EPO、SCF)mRNA表达、DD-RT-PCR技术。能独立进行目的基因提取分离、反转录、引物设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等系列RT-PCR程序试验,并初步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标准SOP,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②蛋白表达和翻译后修饰: 建立了凝胶滞后试验和体内足迹法检测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在蛋白表达与修饰开展了部分工作,开展了蛋白凝胶电泳的初步分析,将为自然基金重大项目中做证候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技术准备,同时也为临床科研服务提供新技术生长点。通过建立造血刺激因子(SCF、GM-CSF、EPO)活性与表达、凝胶滞后试验、蛋白凝胶电泳( 2D分析)、DDRT-PCR 等研究基本实验技术及治疗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疗愈追踪的技术手段,为中医药治疗单基因遗传病提供技术平台。 ③细胞培养与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建立了鸡胚CAM血管生成活性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甲状腺细胞、子宫肌瘤细胞、神经细胞等细胞培养技术,可进行大、小鼠,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体外培养,并可进行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检测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目前正筹备建立乳鼠窦房结细胞培养技术,将为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④分子药理与分子免疫技术平台:利用酶联吸附免疫反应、免疫组化、放射免疫等相关技术建立了原癌基因、抑癌基因(c-myc、Bax、P53、nm23)、细胞因子( IL-2、IL-1、IL-10、IL-18、IL-2R、TNFα)、PKC等活性与表达技术,及IFN-γ 、CT、BGP、T、IGF1、TGFb1、PGE2等生物活性物质放射免疫测定。 3.研究优势与特色 1)国内肾本质现代研究有特色的研究基地 开展中医肾生髓理论现代研究是我室稳定的研究方向。该项研究从国家“七五”攻关 “八五”攻关 国家科委重点开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新药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一直得到国家有关基金和资金的资助。 长期以来,本室把中医理论思维与前沿技术相结合,对中医肾生髓理论用现代科学加以诠释 : 从肾生髓生血、肾生髓与肾藏精、肾生髓与髓养骨、肾生髓通于脑、肾生髓与整体效应,肾生髓的分子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沿着一条主线完成了三个阶段成果的鉴定;研究阐述了中医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使该经典理论的现代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其研究成果和实践对补肾药在国外推广应用及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1980年就首次提出了“中医肾生髓理论可能是中医治—-地中海贫血理论核心”的假说,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它的客观性, 领先的理论研究也为临床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2)中西医结合治疗单基因遗传病——-地中海贫血取得领先的成果 根据中医肾生髓藏精、精血同源理论和临床实践,课题组 二十次深入广西高发区与解放军303医院协作,用补肾益髓法代表方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中海贫血取得了国际领先的临床研究成果,有效率达92. 90%。首次对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从理论基础、治则治法、作用特点和可能机制提出明确的理论认识,创出了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新路子;依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从整体效应-基因突变与疗效关系-珠蛋白mRNA表达不同层面探讨了中药治疗—-地贫作用特点和作用靶点的分子基础, 使中医药治疗—-地贫整体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 —-地中海贫血中医治疗研究的相关权威评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复旦大学沈自尹教授在2000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和2001年9月14日健康报上以《21世纪中西医结合走向后基因组时代》为题发表文章,高度评价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成果:“其重要意义不仅显示出中医通过调节机体功能治疗疑难病的优势,而且这是首次在国际上用药物对单基因遗传病实现不是改变基因的结构,而是修饰、调节基因表达与基因产物功能,获得无副作用与后遗症(这往往是基因治疗的弊端)的显著疗效”。 2002年10月经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推荐并出资,“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研究项目参加了由国家自然基金委和香港科技司在香港举办的《中医药与难治性疾病科学论坛》并进行大会交流。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叶鑫生主任在论坛代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所作核心报告中,将中国中医科学院吴志奎研究员主持的此项研究列为基金委资助项目中取得突出成绩项目的范例在大会上予以介绍和肯定。 2004年1月3日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以“中药复方治疗——地中海贫血取得国际领先成果”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2004年11月8日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 》以“ 解析地中海贫血”进行了专题直播。 中药治疗—-地贫是中医药治疗疑难病领先的优势项目研究,在多项国家基金支持下,课题组充分发挥中央院所科技优势,长期坚持面向高发区并深入边远民族地区,已得到国家政府部门高度肯定。作为范例收录到《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发展报告》(200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主编)。三、近十年主要研究成果 近十年研究成果有: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等奖3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项(中国神方补肾生血药);中国中医科学院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近年承担课题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新药项目等多项、与日本国际合作项目以及院内临床协作课题等多项。

健康资讯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