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精子症患者仍可能受孕,但受孕概率较低。若成功受孕,应考虑可能存在的精子形态异常、染色体异常、免疫因素、内分泌紊乱或生殖道感染等病因。

1.精子形态异常
精子形态异常指精子头部、尾部等结构不正常,影响其运动能力和受精能力。可通过显微镜下精子形态分析来诊断,对于少弱畸精子症患者,可考虑遵医嘱使用他莫昔芬进行治疗。
2.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和结构变异,可能导致精子发育障碍,影响受孕概率。针对染色体异常引起的不孕不育,可以采取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即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诊断,以减少染色体异常婴儿的出生风险。
3.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如抗精子抗体干扰精子-卵子识别和结合过程,导致受孕困难。若确诊为抗精子抗体阳性,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甲泼尼龙注射液等。
4.内分泌紊乱
内分泌紊乱会影响睾丸产生精子的功能,进而影响精子质量。内分泌紊乱引起男性不育时,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克罗米酚、氯米芬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进行调理。
5.生殖道感染
生殖道感染如前列腺炎、附睾炎可能损伤生殖管道,影响精子运输和储存,降低受孕机会。若是细菌感染所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
建议定期进行生育力评估以及精液常规检查,监测精子形态和功能是否改善。同时,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食物,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内分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