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特有临床表现为呕吐、上腹部肿块、脱水、营养不良和贫血,这些症状通常在出生后几周内出现,建议及时就医。
1.呕吐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时,由于胃出口处肌肉壁过厚,导致食物通过受阻。当胃内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反射性的呕吐。呕吐通常发生在进食后不久,呕吐物可能包含刚吃过的食物和消化液。
2.上腹部肿块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会导致幽门肌层肥厚、僵硬,在上腹部形成一个可触及的圆形肿块。
肿块通常位于上腹部脐与剑突之间,体积随病情加重而增大,质地较硬,有时伴有压痛。
3.脱水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会造成持续性的恶心呕吐,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从而引发脱水。脱水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4.营养不良
长期呕吐会导致摄入的食物无法被充分吸收利用,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身高低于同龄人、皮下脂肪减少等症状。
5.贫血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引起的长期呕吐和食欲不振可能导致铁和其他必需微量元素缺乏,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贫血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引起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
针对上述特有临床表现,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胃部结构异常情况。治疗措施包括经皮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必要时需及时就医。患儿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和排便情况,定期带孩子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