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与慢性乙肝的区别在于病程发展速度、症状、肝功能指标、治疗策略以及预后。
1.病程发展速度
急性乙型肝炎通常病程较短,可在数月至数周内自行痊愈或自限性发展;而慢性乙型肝炎则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长期管理。
急性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不一,从无症状到出现慢性肝炎症状,如疲劳、腹部不适等。
2.症状
急性乙型肝炎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在几周至几个月内消失。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包括长期疲劳、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以及体重减轻等。
3.肝功能指标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一般会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但不会持续异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可能会显示ALT、AST持续异常。
4.治疗策略
急性乙型肝炎多数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只需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即可。慢性乙型肝炎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
5.预后
急性乙型肝炎的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少数会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取决于肝脏损伤程度和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乙型肝炎,都应避免饮酒,以减少肝脏负担,促进病情恢复。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