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详情

首页
首页 简介 专家 科室 指南 评价
儿科

医生52位、主任医师9位

主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科室互联网影响力
139539总访问量
9主任医师
73患者评价
22昨日访问量
21034科普文章
52科室医师
儿科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建科40余年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儿科突出中医特色,走科技发展之路,坚持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两手抓,使医、教、研工作稳步发展。1981年成为我国第一批中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获得中医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医儿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广东省大部分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任务,培养来自全国各地进修生,为广东和全国部分医院培养了中医儿科的专门医疗骨干和人才。2002年《中医儿科学》课程成为校级重点课程;2008年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等国家级、部省、厅局级等各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学研究与科研有力地促进了儿科临床工作的发展,儿科临床医疗坚持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取得良好的疗效。2000年儿科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及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进入21世纪,儿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现有儿科病区、儿科教研室、儿科门诊部、儿科急诊等四个部区,30余张病床。年门诊量十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500人次;开设有小儿肺系病证、小儿脾胃病证、小儿肾脏病证、儿童神经精神疾病、小儿血证等专科;开展多项非药物疗法治疗小儿疾病,形成一定特色。2009年2月儿科搬迁至门诊综合楼三楼,病房、门诊连为一体,年内即将开设新生儿病区。通过专科建设,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扩展了医疗服务范围,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医疗水平和整体实力居省内同类医院的领先地位,在全国中医院儿科领域中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儿科目前拥有医护人员33名,其中正高职称人员3名、副高职称人员11名、中级职称人员9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已获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15名,在读博士3名;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2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校级重点培养对象及广东省名中医培养对象1名,院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1名。拥有全国名老中医黎炳南教授,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肖旭腾教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宜瑞教授,现任学科带头人许华教授等一批儿科专家。全科人员团结协作、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开拓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新领域。 专科特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临床与科研并重,形成了5个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专科。 1.神经精神专科:本学科开设神经精神专科门诊近20年,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了大量儿童行为精神疾病患儿,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抽动症、情绪障碍、儿童孤独症、小儿癫痫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并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如率先在国内建设了检测ADHD动物模型核心症状的实验设备,在动物模型上初步验证了中药复方制剂改善ADHD核心症状的作用,目前正开展的研究集中于中药复方制剂对调控中枢前额叶皮质-基底神经节环路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信号传导的影响。在国内中医界,本学科ADHD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获得迄今相关研究中唯一的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的声誉,完成及在研的相关课题5项。 专科特色诊疗:注意力测试、儿童行为量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感觉统合训练。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李宜瑞教授。 主要学术骨干:许双虹副教授、陈晓刚副教授、赖东兰主治医师。 2.脾胃病证专科: 我院脾胃专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及科研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尤其在胃肠功能性疾病、泄泻、便秘、厌食、疳积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成功采用基于Taqman技术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进行肠道微生态检测。运用该技术,研究中医药对小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与调节,该研究在国内处先进水平。由许华教授主持、联合广东省多家中、西医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研究”,为目前南方地区承担的唯一一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疗小儿常见病课题。许华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便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通过了国家局验收及鉴定,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中医药诊疗适宜项目进行推广,该研究还获得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近2年还开展了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后等难治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专科特色诊疗: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推拿疗法;捏脊疗法;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刺四缝疗法;儿童喂养保健指导等。 本院专科制剂:厌食颗粒、健脾消积颗粒。 本研究方向学术梯队:学科学术带头人许华教授,学术带头人胡小英副教授。 主要学术骨干:吉训超副教授、罗菲主治医师。 3.小儿血证专科:我科开展小儿血证的研究已有近二十年,在小儿营养性贫血、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白血病等血证的研究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①提出小儿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关键是风热湿毒侵袭,血热血瘀胶着,运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取得良好疗效,尤其是对反复发作、难治性的过敏性紫癜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②从铁生物利用率、免疫机理等多个角度研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证实健脾补血中药治疗IDA,并非直接补铁,而是通过健脾,显著地提高铁的生物利用率,在国内较早提出 “健脾以补铁”的观点,影响较大。研制出中药复方“贫血颗粒”治疗小儿IDA,取得良好疗效。③提出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病理关键是肾虚血瘀,运用补肾生髓,活血祛瘀中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④小儿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移植术后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并发各种合并症,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以及治疗的完成。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能使患儿较快康复,降低化疗成本,节省费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患者欢迎,吸引了许多区域外患者前来就诊。 专科特色诊疗:中医辨证治疗;过敏原测试;脱敏治疗。 本院专科制剂:贫血颗粒。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许华教授 主要学术骨干:陈治珍副教授、廖永州副主任医师、张媛媛主治医师。 4.肺系病证专科:在小儿肺系疾病的研究方面,主要对小儿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院儿科总结全国著名老中医黎炳南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收散并行”的治疗观点,在中医儿科界产生较大影响,自拟“黎氏哮喘I号方”、“黎氏哮喘II号方”分别用于小儿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并根据黎氏哮喘方制成“小儿喘咳液”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出“肺脾气虚、挟湿挟滞”是岭南地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特点,探讨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及其机制,研制出适合岭南地区RRTI证候特点的新药复感宁。在小儿肺炎的中医治疗上,采用整体观念,制定出对小儿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个体化中医综合防治方案。进行了多项小儿哮喘的省级、厅局级系列课题研究,完成了国家中医药“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课题。 专科特色诊疗:中医辨证治疗;中药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疗法;超声雾化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等。 本院专科制剂:小儿喘咳液。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黎世明教授、王丽清主任医师。 主要学术骨干:黄钢花副主任医师、刘华主治医师、黎凯燕主治医师、董秀兰主治医师。 5.肾脏病专科:该专科成立已20余年,对儿童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长期血尿等病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中西医诊疗常规,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开发了益气活血煎等有效方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难治性肾病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儿童血尿病因复杂,发生率高,危害大。目前中医药对血尿的诊治较为笼统,大多以尿血或淋证统称,缺少统一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标准。本课题组总结出血尿最常见的原因为以下几种:急性肾炎、IgA肾病、高钙尿症、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薄基底膜肾病。临床上,80%的血尿病人能得以确诊,大大高于同期国内平均50%的确诊率,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肖旭腾教授。 主要学术骨干:江英能副教授、章文平副主任医师、罗文医师。
展开全部
收起
儿科专家全部医生
其它科室
健康资讯
同类科室推荐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