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科室详情

首页
首页 简介 专家 科室 指南 评价
神经外科

医生98位、主任医师24位

主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科室互联网影响力
970224总访问量
24主任医师
572患者评价
74昨日访问量
442科普文章
98科室医师
神经外科简介

| 基本概况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1952年建科,1981年第一批被评为博士点,1982年成为WHO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1989和2002年连续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一、二、三期建设学科,1991年以来连续5次成为卫生部重点建设临床学科,1995年成为上海市领先学科,2000年组建“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和“上海华山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2001年成为复旦大学“重中之重”建设学科,2001年成为“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2004年成为“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2002年至今连续被批准为“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2006年成为“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1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2013年成为“上海市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3年成立“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本科为国内主要的神经外科中心,在我国神经外科史上写下了我国第一例脑肿瘤手术、第一例脑动脉瘤夹闭术、第一例脑干内生型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第一例自体干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开放性颅脑外伤等多个第一;迄今为止共施行了逾10万例脑外科手术,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始终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现有医技人员118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973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入选中组部“百千万”人才计划1人,国家杰出青年计划1人。共有正教授22人,包括终身教授1名,资深教授3名;副教授25人,主治医师45人,住院医师和其他医技人员2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5人;临床医师100%为博士或硕士毕业,大部分人员有国外培训经历,形成了具有高学历、高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完整的人才梯队。2014年门诊总量达76954人次,急诊7438人次;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床位总数约600余张,手术总量为10252例,血管造影2227例,血管内介入治疗650例;伽玛刀治疗总数为2347例;射波刀治疗总数为813例。神经外科(集团)医院的临床治疗总数为16289例。平均住院日11.4天,床位使用率为106.5%,全年周转率为48.8(次/床),死亡率为0.51%。

学科发展方向:微侵袭神经外科(包括显微神经外科、颅底外科、内镜神经外科、神经导航、锁孔外科和血管内介入等)、分子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涵盖神经外科的所有领域。主要分为下列亚专科;脑血管病、颅脑外伤、垂体瘤及鞍区病变、颅底外科、脑胶质瘤、小儿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神经放射、分子遗传等。全面开展和应用神经外科各亚专科的先进技术诊治脑脊髓肿瘤、脑脊髓血管病、颅脑损伤、癫痫及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或后天性疾病等。

专科业务特色包括:(1)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全面按照我科主要牵头制定的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临床手术实行神经导航下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的个体化方案,并将术中磁共振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应用于多种脑功能区(包括运动、语言和视觉区等)手术,全面提高了胶质瘤的手术治疗质量,有效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同时开展分子遗传学检测指导下的脑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研究,如何根据病人的分子遗传学特征的不同,有效合理地选择和制定放疗、化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目前拥有多种放、化疗方案,是国内最全面的神经肿瘤中心。(2)术中影像和脑功能保护研究:通过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应用功能神经导航,分别采用常规MRI重建颅脑结构模型、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脑皮层功能区、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皮层下神经传导束,在明确病灶边界的同时精确定位邻近功能区和传导束,有助于提高病变切除率,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历时5年完成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以循证医学I级证据证实可明显提高肿瘤切除率和功能保护率,相关论文已被国际著名杂志《NEUROSURGERY》录用。并继续开展术中静息态功能成像(resting state fMRI)进行术中实时皮层功能区(运动、语言、视觉等)定位导航的研究,开展术中锥体束示踪(fiber tracking)技术研究,实时定位传导束;开展术中磁共振波谱成像,寻求判断肿瘤边界最佳指标,在保护功能的同时提高肿瘤切除率及延长生存率。(3)神经外科术中电生理监测;包括皮层及皮层下刺激确定功能区域,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自由肌电图及促发肌电图监测,皮层脑电图监测,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等;并且结合磁共振功能导航及术中高场强3.0TMRI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脑、脊髓肿瘤,脑血管病及功能神经外科的各类手术中,多项技术属于国内领先。(4)脑血管病的规范化治疗:建立不同脑血管病的治疗流程,并细化和随机对照筛选治疗方案;全面系统开展了脑血管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通过结合手术和介入治疗两者的优势,最大限度的提供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在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面,除进行常规动脉瘤夹闭术以外,搭桥脑血管重建手术治疗巨大动脉瘤、进行术中脑血流和脑功能的监测等。开展几乎全部的脑缺血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搭桥手术治疗脑动脉闭塞、烟雾病的手术治疗等等,技术之系统、规范和全面为国内外领先。(5)颅底肿瘤的规范化标准化治疗:在国内外率先研究运用多种颅底手术入路治疗颅底肿瘤;应用前颅底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前颅底内外各种肿瘤取得显著效果,“前颅底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1995);“扩大中颅底硬膜外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海绵窦内外病变及中后颅底构通肿瘤获得显著效果,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上海市创造发明杯奖(1997)。通过一个手术入路可一期切除长向海绵窦、颞下窝、后颅窝的肿瘤。该方法具有暴露清楚,脑组织影响小,基本不影响神经功能,肿瘤全切率高的优点。实施听神经瘤标准化治疗,运用多组颅神经电生理全程监测下结合内听道磨开的肿瘤切除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神经功能保护,已达到3CM以上的肿瘤全切除100%,面神经功能保留已达67%以上(HB分级1-2级)。(6)垂体腺瘤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和垂体瘤术后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的重建;本学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单位之一,采用经鼻腔微创手术,避免了以往开颅手术给患者带来的风险,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显著减少;通过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和神经导航、鼻颅底内窥镜、术中核磁共振等高新辅助设备,使难治性的“侵袭性垂体瘤”的全切除率提高45%,致死致残率下降55%,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治疗数量和各疗效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垂体瘤患者多表现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对该病的综合诊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合作,方能获得病灶根治和患者内分泌代谢功能的恢复,目前已开展对多种垂体瘤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检查,选择性的进行手术和药物治疗,并注重和达到内分泌功能重建。(7)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伽玛刀放射技术治疗神经鞘瘤的效果明显优于神经纤维瘤,并适宜治疗小型神经鞘瘤、脑膜瘤、AVM、多发颅内转移癌、以及术后残留的肿瘤等;伽玛刀治疗最大优点是安全,病人痛苦少,神经受损率低。射波刀放射治疗技术可以实施分次放射外科治疗,对适合分次治疗的肿瘤,提供了技术保证。射波刀分次治疗听神经瘤、脑膜瘤、脑动静脉畸形等,可避免或减少颅神经的损伤,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射波刀治疗的解剖范围不受限制,对颅底深部肿瘤(脊索瘤、脑膜瘤)、颈静脉孔区肿瘤以及颅颈交接肿瘤,可做到完整治疗。射波刀分次治疗大型或巨大型海绵窦血管瘤已获得良好效果;治疗垂体瘤术后海绵窦残留或复发病例,也有良好效果。(8)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目前已熟练开展;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手术治疗并进行帕金森病的蛋白,基因,动物模型等基础研究;脑瘫的手术治疗及康复;癫痫的外科治疗,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综合定位分析,手术方案的选择等均有着丰富的经验;微血管减压手术:开展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微血管减压手术,配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提高手术疗效,对于MR阴性的或多根责任血管压迫等的不典型病例亦有丰富经验。(9)颅脑损伤的多种特色技术:颅脑损伤的多通道神经电生理监测;颅脑损伤的研究涉及病情轻重的判定和治疗措施的疗效评价,对颅脑创伤患者进行16导联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等神经电生理监测,判断预后及及时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视神经减压术;外伤所致的颅脑外伤常可导致管内段视神经间接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视神经一旦受损, 若不及时治疗, 视力最终会完全丧失。伤后短时间内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有效后很快又出现视力下降者, 应及时手术探查,我们采用经硬膜外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164例,有效率为34.7%,效果肯定。颅内压监测术;颅内压增高特别是顽固性颅内高压是导致患者死残的主要原因。严密监测颅内压并有效干预颅内压增高,维持恰当的脑灌注压,是治疗颅脑外伤的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超过40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患进行颅内压监测和和阶梯式干预,是目前国内最多例数的颅内创伤后颅内压监测。在ICP监测的指导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达到91.4%,死亡率为8.6%,达到国际同类神经创伤中心水平。(10)小儿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前5位的肿瘤中:髓母细胞瘤的肿瘤全切率为90%以上,结合术后放化疗,5年生存率达到80%左右;颅咽管瘤的全切率为95%以上,其中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全切率为90%以上,术后无昏迷、瘫痪等早期严重并发症;5年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总结了临床经验,通过先手术切除或活检以明确肿瘤性质,再根据肿瘤具体类型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小儿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的治疗并非局限于先天性脑积水,还包括了先天性颅裂、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等,而且对先天性脑积水分流后的远期复杂类型的并发症进行了系统研究及诊治,其中包括难治性高颅压性小脑室综合征、获得性小脑扁桃体下疝、小头畸形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1)椎管内外神经鞘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为便于针对肿瘤的不同情况,度身定制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生长形状、侵及的范围,以及与硬脊膜的关系,将其分型,对不同类型的肿瘤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取得明显效果。将神经导航技术运用在脊柱固定手术中,使用神经导航技术对脊髓手术后的脊柱进行固定,前瞻性地判定楔入椎弓根(侧块)钉的大小、方向和深度。术中借助神经导航的模拟技术,可以确立椎弓根(侧块)钉楔入的假想线,事先确立椎弓根(侧块)钉楔入部位、方向和深度;因而规避了使用C形臂透视机回顾性判定位置的缺点,降低手术损伤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风险。我们进行导航下固定的病例,导航精度设定在2mm以内,术中、术后比较未发现明显方向和深度偏差,术中导航显示图像与术后X线摄片对照表明两者匹配性好,导航精度高,脊柱固定位置准确,效果优良。(12)神经内镜技术:1996年我科开始神经内镜技术应用研究,为国内最早应用神经内镜技术的科室之一。从2000年起开展运用内镜技术治疗脑室内肿瘤,包括脑室内肿瘤活检术、脑室内各类囊肿切除,三脑室造瘘等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脑积水等。至2011年底,脑室内内镜手术统计740余例,手术有效率达97%,无一例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自2001年起应用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技术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以及将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技术、内镜锁孔辅助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临床,取得理想的效果。2002年正式成立“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中心(EAMNS)”,自2008年以来,重点开展神经内镜鞘外技术(Extra-endoscope)和颅底内镜技术,已成功开展大型颅底脊索瘤、颅咽管瘤及前颅底脑膜瘤的内镜治疗。

91年以来共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73”计划、211工程、985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00余项,总资助额近1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获得数逐年上升,其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十一五攻关计划各1项,承担及参与“973”计划7项,相继涌现出“973”首席科学家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入选中组部“百千万”人才计划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名,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1人,2人入选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4人获上海市科委科技启明星资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2人,上海市卫生系统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卫生局医苑新星计划2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青计划2人,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1人,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1人,其他人才计划多项。

从78年至今,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8项,上海市级奖项38项。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奖项包括:“难治脑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前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研究”(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004年)分别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基因重组链激酶在急性脑卒中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007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神经导航外科的创新与应用”(2009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建立外科新技术治疗位于颅内难治部位的病变”(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脑组织修复重建和细胞示踪技术及转化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

我科几十年来陆续编写、出版《实用神经病学》、《实用神经外科手术学》、《神经病学新理论、新技术》、《神经外科手术图解》、《神经外科医师手册》、《分子外科与基因治疗》、《现代神经外科学》、《颅底手术彩色图谱》、《临床颅脑病学》、《神经外科手术技巧》、《现代神经外科手册》、《临床病例会诊与点评》、《神经导航外科学》、《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DSA诊断学》、《神经外科手术步骤点评》等神经外科专著以及四版未正式发行的《神经外科新技术新进展》作为年青医师继续教育的教材和参考书。其中专著《现代神经外科学》获2004年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在上世纪80年代起拍摄了“颅脑损伤”3集教学片和“经鼻、蝶入路的垂体瘤手术治疗”等神经外科手术的多媒体优秀教学片。神经外科手术室的《神经外科手术护理新技术、新规范及新型手术用品的研制》获得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并获首届“上海市临床护理成果奖”、“第二十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奖”和华东六省一市手术室优秀论文奖第一名。

历届神经外科教研室主任:史玉泉教授、周良辅院士。

历届神经外科主任:史玉泉教授、周良辅院士。

荣誉主任和终身教授:

史玉泉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创始人,中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52年,他创建上海医学院内科医院(华山医院前身)神经外科,成为中国南方最早的神经外科。同年,他担任志愿军华东荣军学校医疗队队长,创造性地主持开展腰交感神经封闭术和切断术,治疗百余例志愿军残肢溃疡和残肢痛军人,在部队中赢得极高的声誉。1953~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主持颅脑火器伤的治疗工作。1955年,他首次提出脑肺吸虫病是由于肺吸虫成虫在宿主脑内移行的理论,推翻当时在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虫卵沉积学说。史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大量工作,填补了我国神经外科领域内的多个空白,如开颅运用丝线套结法扎闭脑动脉瘤手术(1956年)、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脑性癫痫(1955年)、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1956年)、三叉神经痛立体定向封闭治疗(1957年)和胼胝体切开治疗癫痫等;史教授研制成功国际上公认的脑内有效止血剂-明胶海绵(1951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手术显微镜和相关的显微外科器械(1976年),并在华山医院成立了显微神经外科实验室,开展显微外科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制成功国内首台自行设计的颅压监护仪(1980年)。制定了著名的“史氏脑AVM分类标准”,为该病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案的设计和手术预后的判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范,受到国际上的重视。由他创立的脑AVM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法,其手术成功率之高和手术死亡率之低,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1983年,由他主持的“脑动静脉血管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甲级奖。半个多世纪以来,史玉泉教授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编了《神经外科临床常规》、《沈克非外科手术学》第三分册《神经外科手术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神经外科分册)》、《实用神经病学》、《神经病学新技术和新理论》等专著,参与编写了全国高等医科院校统一教材《外科学》、《沈克非外科学》、《黄家驷外科学》、《实用外科学》、《现代肿瘤学》等的神经外科部分内容。

史玉泉教授是一位杰出的医学教育家,自1954年开始,由他主持举办的神经外科进修班先后有33届,培养神经外科医生达200余人。1980年,他担任我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5名。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神经外科专家,有的走上领导岗位,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他先后获得国家授予的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自1953~1984年,他一直担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的职务,1989年光荣退休后,被授予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称号。

神经外科老教授:

蒋大介、杨德泰、陈公白、朱祯卿、臧人和、殷晓东、季志雄、唐镇生、郑安琪、沈培嘉、杨涵铭、陶家骅、徐伟民、王宇倩、季耀东、顾国山、杨国源、王振霄、江澄川、周范民、陈衔城、徐启武、尹士杰、王滨江、袁士毅

| 亚专科特色 |--------------

【脑脊髓血管病亚专科】

2000年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成立脑血管病专业组,全面系统开展脑血管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结合手术和介入治疗两者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获得很好的疗效。具体有以下项目:1、脑脊髓选择性血管造影:每年约2500例。2、脑动脉瘤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在手术方面,除常规动脉瘤夹闭术外,开展新技术,如瘤颈塑形技术、结合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巨大动脉瘤、术中脑血流和脑功能监测等;在介入方面,全面开展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治疗技术,如脑动脉瘤栓塞术、球囊辅助技术、支架辅助技术、带膜支架应用和多导管技术等。同时,建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绿色救治通道,使急诊病人获得及时诊治。总体上,脑动脉瘤的治疗成功率已达95%以上,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3、脑血管畸形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包括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等,一直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除常规显微手术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新型液体栓塞剂Onyx的应用,使得这些疾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再结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使综合治愈率大大提高,而治疗风险和并发症率明显降低。4、脊髓血管畸形:通过结合介入和手术治疗,此类疾病的诊治处于国内领先的水平,年治疗病例数为全国前三名。5、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综合治疗:我科开展脑缺血疾病手术和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颅内外血管吻合手术、烟雾病的外科治疗等。其中颅内外血管吻合手术、烟雾病外科治疗的数量和质量一直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多次在国内外的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作专题发言,并已举办多次全国性学习班,以推广在自发性脑出血,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等的诊断和手术的规范化研究,取得很好的成绩。

【颅脑创伤亚专科】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ICP)监测和颅内压监测仪研制的单位之一。2004年成立神经外科颅脑创伤专业组和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全面系统开展以ICP监测为基础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

1、率先在上海建立完善的颅脑创伤救治绿色通道和完整的颅脑创伤救治体系:紧密联系上海市120院前急救站和使用直升机急救平台,极大地提高颅脑创伤急救反应能力;完善院内急诊—手术—NICU监护一体化的救治体系,经历了世博会期间应急救治的考验。2、开展以控制ICP/CPP为基础的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和NICU的监测及治疗,确立重型颅脑创伤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急救中心成立后,每年接受神经外科急诊4700余人次,其中外籍患者约180人次;收治入院病人达700余人次/年,年手术量600余台。神经外科急诊中,重型颅脑外伤占40%。我科是国内最早设立神经重症监护的单位,为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ICP/CPP、脑电生理和诱发电位监测等多参数神经监护模式, NICU救治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死亡率低于10%,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总体死亡率为5.88%;成功率处国内领先水平。多次在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作专题发言;每年举办全国颅脑创伤和NICU 高级学习班1-2次。3、开展视神经管减压术: 近几年对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实施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术前、术后进行视觉诱发电位监护。目前此手术已累计200余例,其中双侧视神经减压手术近30例,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尤其是术前几乎失明而视觉诱发电位良好的患者重见了光明。4、开展难治性脑脊液鼻漏诊断和治疗:急救中心成立六年来,收治近200例外院治疗失败的难治性脑脊液鼻漏的患者;率先在国内开展在MRI的T2相下寻找漏口的检查项目,采用周良辅院士独创的“三明治”修补颅底技术,重建前颅底和修复漏口,修复术均成功。其中有1例脑脊液鼻漏11年、颅内严重感染的病人,在外院经过3次手术失败,在我急救中心治疗成功,社会反响强烈。

【颅底外科亚专科】

我科自80年代初即开展颅底外科的科研与临床治疗及教学工作,建立颅底外科实验室,在大量临床手术的基础上,进行颅底显微应用解剖、颅底手术入路的探索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级、部级和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其中有“扩大前颅底硬膜外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5);“后外侧枕下入路治疗枕大孔前缘和下斜坡病变”获上海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1997);“中颅窝硬膜外手术入路设计”获上海市创造发明杯奖(1997);“扩大中颅底硬膜外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解剖与应用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有关硬膜外海绵窦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用于岩斜部脑膜瘤微创治疗的幕上下联合锁孔手术入路、肿瘤全切率和并发症率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论文,发表于神经外科国际权威期刊《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这一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广泛引用和应用,该研究成果获“上海医学进步奖”二等奖(2011)。结合上述成果同时开展颅底外科的教学和推广工作,已举办“中国颅底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应用解剖讲习班”38届,历时16年,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1125人。

同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颅底应用解剖的基础上,同步开展了大量的颅底外科临床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陆续对颅底肿瘤开展规范化和标准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如近3年实施听神经瘤标准化治疗,运用多组颅神经电生理全程监测下结合内听道磨开的肿瘤切除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神经功能保护,已达到3CM以上的肿瘤全切除100%,面神经功能保留已达67%以上(HB分级1-2级)。

【脊髓脊柱亚专科】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疾患亚专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建立起来,是国内最早开展髓内肿瘤手术治疗的单位之一。目前开展的脊髓脊柱疾患手术治疗项目如下:1、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每年约40例各类型的髓内肿瘤手术,包括室管膜(下)瘤、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神经鞘瘤、畸胎瘤、脂肪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等。经过三十年的积累、总结和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手术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脊髓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相互补充开展脊髓内AVM的手术切除、脊髓DAVF的切除、髓周动静脉瘘的切除、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切除和椎管脂肪血管瘤(出血)的手术切除等。3、髓外(包括椎管内外)肿瘤的手术治疗:髓外肿瘤全切率高,疗效好。对椎管内外哑铃型神经鞘瘤进行分型并提出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手术全切除率接近100%,并达到脊柱稳定性良好。4、脊髓脊柱先天畸形的手术治疗:开展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和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治疗。总结Chiari畸形的减压、脊髓积水分流手术分步实施和强调寰椎筋膜松解的经验,对不同的手术方案开展随机双盲对照研究。5、脊柱退行性病变和脊柱内固定手术:主要病种包括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肿瘤切除后的脊柱内固定手术。

【功能神经外科亚专科】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亚专科成立以来,深入开展癫痫、运动障碍性疾病、脑瘫的手术治疗以及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顽固性疼痛手术治疗等。1、癫痫外科:开展各类癫痫手术,掌握癫痫灶综合定位的各种方法。癫痫年手术量近100台,包括颞叶海马切除、脑部其它部位的癫痫灶切除、胼胝体切开、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刺激术等,癫痫术后2年完全控制率在80%左右,临床效果较好。2、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功能外科手术: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扭转痉挛等,临床效果较好。运用3T高场强MRI扫描与CT 融合的方法进行术前影像定位,既能将脑内核团较好显示,又能避免佩戴头架所致的高场强MRI扫描引起的图像飘移,结合术中微电极描记及刺激,使植入靶点的精确度更高,临床疗效更好。3、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手术:目前年手术量超过200台,配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手术安全性及有效率提高。4、脑瘫手术治疗:开展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配合术中电生理监护使手术切除神经束的选择更精确;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和混合型脑瘫。同时开展二期矫形手术,配合康复治疗使脑瘫患者症状改善良好。年手术量400台,处于国内领先。5、顽固性疼痛治疗:脊髓电刺激及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顽固性疼痛。

【胶质瘤及数字化手术亚专科】

2011年2月脑胶质瘤亚专科成立后,在周良辅院士的领导下,开展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系列研究。临床方面:依托先进的3.0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数字一体化系统,开展了300例各类手术,其中胶质瘤手术逾200例。尤其对位于语言、运动等重要功能区的胶质瘤,运用唤醒麻醉、术中电生理监测结合术中磁共振及功能导航技术,做到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治疗效果在国际会议上得到该领域权威学者的一致肯定。同时,建立完善的胶质瘤病案库、组织标本库和影像资料库,制定国内胶质瘤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共识。2011年11月23日我科成立了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胶质瘤诊治中心。

科研方面:在国际上率先完成皮质下直接电刺激验证功能神经导航的有效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和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在胶质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及汉语语言皮质定位的研究。 此外,在周良辅院士的指导下,本亚专科还开展脑胶质瘤的免疫的机制及生物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已经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干细胞样抗原致敏DC疫苗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以及Ⅰ期临床试验,初步证实其可行性和安全性;目前已通过伦理审批,拟开展随机、双盲、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同时,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合作创建 “985生物免疫治疗中心”及建立GLP实验室。

【垂体瘤及鞍区亚专科】

垂体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发病率占第3位。患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本学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单位之一,临床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数量和质量已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我科垂体瘤及鞍区病变亚专科小组自成立来越来越多地采用微创神经外科治疗。并由此成为本学科传统的诊疗特色之一。在首席治疗专家李士其教授的领衔下,目前年手术治疗垂体腺瘤达1000例,数量居国内外同类报道之首。其中采用经鼻腔微创手术,避免了以往开颅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巨大手术损伤和风险,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显著减少;通过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和神经导航、内窥镜、术中核磁共振等高新辅助设备,使难治性的“侵袭性垂体瘤”的全切除率提高45%,致死致残率下降55%,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新理念,治疗数量和各疗效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为牵头单位的“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成立,联合华山医院内分泌科、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和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等优势学科,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对垂体瘤及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展开较深入的研究;中心还联合了3家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实验室平台(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以深入开展相关的转化医学研究;成为目前国内外临床规模最大的垂体瘤研究中心。通过研发诊疗新技术、建立垂体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平台、开展临床多中心研究和制定不同类型垂体瘤的诊治规范,以切实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造福百姓;同时将极大增强上海医学界在国内外垂体瘤研究领域的学术竞争力。

【小儿神经外科亚专科】

2005年我科正式开展小儿神经外科以来,不管是小儿神经外科患儿的数量上,还是小儿神经外科的病种上均逐年增加。从小儿神经外科的神经系统肿瘤到小儿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的诊治,都逐步达到国内领先,某些病种的诊治达到国际领先。目前我科年龄最小的颅内肿瘤患儿为6个月不到。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前5位的肿瘤中:髓母细胞瘤的肿瘤全切率为90%以上,结合术后放化疗,5年生存率达到80%左右;颅咽管瘤的全切率为95%以上,其中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全切率为90%以上,次全切除后行伽玛刀辅助治疗的5年控制率达100%,术后无昏迷、瘫痪等早期严重并发症;5年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总结了临床经验,通过先手术切除或活检以明确肿瘤性质,再根据肿瘤具体类型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SCI杂志及国内权威级杂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年来,与国际同步,对小儿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的诊治有了质的飞跃。小儿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的治疗并非局限于先天性脑积水,还包括了先天性颅裂、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等,而且对先天性脑积水分流后的远期复杂类型的并发症进行了系统研究及诊治,其中包括难治性高颅压性小脑室综合征、获得性小脑扁桃体下疝、小头畸形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对于颅裂脑膜脑膨出、脊柱裂脊膜脊膨出的手术疗效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同期水平。此外,在血管学组的辅助下,小儿脑血管病也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小儿神经外科并非成人神经外科的小儿化,而是具有小儿特色的神经外科。

【神经肿瘤亚专科】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肿瘤亚专科现有病床18张,每年收治各种恶性脑瘤600-800人次, 依托临床、神经病理、影像学材料结合分子生物学依据诊断、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人,充分体现个体化治疗的理念。此外,我科每年通过举办全国脑胶质瘤诊断治疗学习班,向广大同行推广胶质瘤规范化治疗;同时还长期与国外肿瘤临床中心如Mayo Clinic、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Dana-Faber Cancer Center,Duke University 等保持合作交流,开展了针对恶性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的一系列II、III期临床试验,并参与了即将启动的胶质母细胞瘤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胶质瘤分型有了新的认识,如今的胶质瘤治疗方案的制定不仅需要传统病理分级和免疫组化结果,还要结合基因测序、荧光原位杂交等手段了解MGMT启动子甲基化、IDH突变、p53突变、TERT启动子突变、EGFR及PDGFR扩增等情况,从而对胶质瘤分型、预后做出判断,并对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本团队以及相关研究在学术界首先阐述了早期偶然发现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子病理特点和处理原则,首次通过IDH1+TERT联合判断2-3级胶质瘤的预后并且制定了相应一整套的治疗策略。对初发的恶性胶质瘤而言,同步放化疗加替莫唑胺辅助化疗依然是临床上一线标准用药;对一线治疗失败的复发胶质瘤患者,我们还采取了再手术结合免疫疫苗治疗(II期临床试验),以及调整多种化疗方案,如DDP+TMZ, DDP+ACNU, 等方法,并证明对病人的总生存期/无进展期延长有些帮助。

髓母细胞瘤是本团队另外一个重点治疗病种,目前髓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常根据术前分期和手术后肿瘤残留情况综合考虑。根据术后全脑全脊髓MRI检查情况,将患者分为中危和高危两组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单纯术后高强度化疗可使小于3岁儿童5年生存率达到66%。大于3岁的髓母细胞瘤患者需在放疗后行足够周期数的化疗。本团队首先报道了国内较大样本的髓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根据不同分期以及分级采取CCV, CVP以及局部给药,再手术等综合治疗策略,有力地提高了生存时间。原发性CNS生殖细胞肿瘤、脑转移瘤以及各种罕见疑难脑瘤如肉瘤等,亦需要综合治疗策略,也是本专科的治疗擅长病种。

【神经放射亚专科】

1998年在上海伽玛医院正式成立肿瘤放疗中心,成为国内最早引进动态调强适形放疗技术的放疗中心。目前,肿瘤放疗中心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具有高学位、高素质和年富力强的专业团队,拥有六名专业放疗医师,七名物理及技术人员,集临床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各专业于一体,技术力量雄厚,主要医生都在美国著名肿瘤放疗科接受过培训,还承担着华山医院兄弟科室和外省市肿瘤放疗中心研究生和进修医生的轮转进修任务。2001年,放疗中心在国内率先应用18F-FDG 和11C-胆碱 PET / CT 显像与CT 和MRI 多模态影像融合勾画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解剖结构,开创了功能影像学和常规解剖影像学相结合的精确计划和精确放疗的新时代。2014年将加速器机头的多叶光栅更新到具有160片80对叶片的Agility系统,该系统能同时整合功能磁共振如MRS、PWI 和Bold 等进行磁共振后处理,并应用于临床放疗设计,使我院肿瘤放疗水平特别是神经系统肿瘤放疗跃居国内领先水平。集华山医院伽玛医院放疗中心和静安分院放疗科于一体的华山医院放疗中心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神经系统肿瘤放疗中心。迄今为止,应用调强适形技术治疗患者七千多例,其中神经系统肿瘤占95%。包括胶质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脑转移瘤、脑膜瘤、脊索瘤、垂体瘤和脊髓肿瘤等。此外,放疗中心也开展其它部位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喉癌、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胰腺癌、乳腺癌、直肠癌和软组织肉瘤的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在放疗中心年门诊病人量约8000余人次。单机日平均放疗病人100余人。收治的病人来自国内外各地,不少其它国家诸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病人也慕名前来我科放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包括伽玛刀和射波刀治疗。伽玛刀放射技术治疗神经鞘瘤的效果明显优于神经纤维瘤,并适宜治疗小型神经鞘瘤、脑膜瘤、AVM、多发颅内转移癌、以及术后残留的肿瘤等;伽玛刀治疗最大优点是安全,病人痛苦少,神经受损率低。射波刀放射治疗技术可以实施分次放射外科治疗,它无需安装金属头架,扩大了治疗的解剖范围,对适合分次治疗的肿瘤,提供了技术保证。射波刀分次治疗听神经瘤,可以提高听力的保护,同时减轻脑干、小脑水肿的发生率。在脑膜瘤的治疗中,分次照射提高肿瘤照射剂量,同时提高颅神经对射线的耐受性,减轻视神经、三叉神经、动眼神经、后组颅神经的损伤。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中,分次照射,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射波刀治疗的解剖范围不受限制,对颅底深部肿瘤(脊索瘤、脑膜瘤)、颈静脉孔区肿瘤以及颅颈交接肿瘤,可做到完整治疗。射波刀分次治疗大型或巨大型海绵窦血管瘤已获得良好效果;治疗垂体瘤术后海绵窦残留或复发病例,也有良好效果。自1993年在国内率先引进伽玛刀、2007年率先引进射波刀以来,至2014年伽玛刀治疗例数为27000余例,射波刀治疗总数为4500余例,其中伽玛刀治疗数为单机治疗数世界第一。

| 专业团队 |--------------

周良辅院士:

现任神经外科主任与学科带头人:周良辅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当选世界神经外科学院院士。自1984年开始担任神经外科主任至今,同时任上海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和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等职务。是九、十和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9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勋章,1997年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1998年获得光华医学奖、2008年获中国医师奖、201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2011年评为上海市科技功臣等荣誉称号,2013年成立“上海卫生系统周良辅神经外科劳模创新工作室”。

周良辅院士至今已发表SCI论文134篇,中文论文452篇;在国际神经外科排名前三位的杂志,《Neurosurgery》/《J Neurosurgery》和《World Neurosurgery》以及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杂志《Stroke》、《Neuro-oncology》和《J trauma》上均有收录。主编专著7部,其中《现代神经外科学》获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奖17项。已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32人,硕士生37人,学生中入选973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医学领军人才和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等共25人次。周良辅院士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现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荣誉主委和《Neurosurgery》、《World Neurosurgery》、《Neurol. Med. Chir》和《Neurosurgical Review》4本国外杂志的编委,多次担任国际会议主席。曾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亚洲神经肿瘤学会主席和世界神经外科联盟执委。2012年被世界神经外科联盟会刊《World Neurosurgery》评为国际神经外科年度人物。

常务副主任:毛颖教授(脑血管病、颅底外科、神经肿瘤)

副主任:潘力教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功能神经外科)

副主任:钟平教授(颅底外科和颅内肿瘤)

副主任:车晓明教授(脊髓脊柱)

副主任:宫晔教授(颅底外科和颅内肿瘤)

朱剑虹教授(神经再生医学和神经肿瘤)

李士其教授(垂体瘤和鞍区肿瘤)

鲍伟民教授(垂体瘤和鞍区肿瘤)

胡锦教授(颅脑创伤)

秦智勇教授(胶质瘤和神经肿瘤)

张义教授(胶质瘤和神经肿瘤)

张荣教授(小儿神经外科)

于佶教授(脑脊髓肿瘤)

朱巍教授(脑血管病、颅脑肿瘤)

吴劲松教授(胶质瘤和神经肿瘤)

冷冰教授(脑脊髓血管病)

顾宇翔教授(脑脊髓血管病)

赵曜教授(垂体瘤和鞍区肿瘤)

王镛斐副教授(神经内镜、垂体瘤和鞍区肿瘤)

姚瑜副教授(神经肿瘤)

孙安副教授(小儿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中心组

(前排左起:毛颖、周良辅院士、潘力

后排左起:赵耀、秦智勇、顾宇翔、朱剑虹、宫晔、车晓明、钟平)

| 公益活动及科室荣誉 |--------------

我科一直承担上海市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和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医疗救援工作。史玉泉教授于1970年冬参加云南玉溪地区大地震救援工作。周良辅教授1976年7月参加唐山大地震救援工作。1996年10月陈衔城教授前往云南临沧地区抢救踩踏事件受伤的小学生,近几年承担的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和医疗救援有:1、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医疗保障,为突然发病的比利时患者成功实施高难度的脑部肿瘤切除术,获得外方的赞扬。2、历年的F1上海站、摩托GP和国际房车赛上海站及奥运会的医疗保障。3、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援。4、“7.23”甬温线动车事故的医疗救援等。5、近年来几乎所有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

神经外科是一个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先进集体。他们牢记红十字宗旨,处处以病人利益为重,总是想着要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科医师和护士分期分批参加巡迴医疗队到上海郊区金山、青浦等地农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农民防病治病、搞吸血虫病防治工作。1968年7月华山医院的大西南医疗队开赴云南、四川等地,周良辅、王振霄、沈培嘉医师分别到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和宁蒗彝族自治州。在那里翻雪山、过蹓索,为少数民族服务。上世纪八十年代杨涵铭副教授到云南参加医疗支援工作。九十年代以来先后派出10余位青年骨干,张义、王镛斐、徐健、吴刚、曹晓运、庄冬晓、徐铭、张海石、丁兴华、陈亮等医生作为志愿者赴新疆、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参加“支援西部”的医疗活动,他们帮助发展当地医院的神经外科,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赞扬。同时开展“牵手西部”阳光助学活动,资助7名困难学生考上大学,并继续支持他们完成大学学业。神经外科党支部与云南省迪庆州人民医院、嵩明县人民医院、蒙自县人民医院外科支部结成“友好支部”,携手共建。

在这个集体里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全国卫生系统劳动模范1人,上海市劳动模范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2人,中国医师奖1人,上海市十佳医师2人,上海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1人,上海市银蛇奖5人(3人为一等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2人,上海市高尚医德奖2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7人,以及其他各种奖项。整个科室荣获全国共青团号(2002);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2008),上海市劳模集体(2009),2009年“上海诞生全球最大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入选改革开放30周“健康上海”十大卫生成果,神经外科护理团队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2009),2011年神经外科党支部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2年获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

展开全部
收起
神经外科专家全部医生
其它科室
健康资讯
同类科室推荐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