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室详情

首页
首页 简介 专家 科室 指南 评价
皮肤科

医生3位、主任医师2位

主页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科室互联网影响力
650041总访问量
2主任医师
0患者评价
0昨日访问量
74609科普文章
3科室医师
皮肤科简介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创建于1940年,当时称为花柳病科(简称花柳科),由我国著名皮肤性病学家秦作梁教授负责医疗和教学工作。每周开设门诊三次,需住院病人收在内科病房诊治,住院医师由内科医生轮流担任。1956年体制改革后从内科分出正式建立皮肤性病学教研组及附院皮肤性病科。张士英副教授任主任,邹彩华讲师任副主任,下有助教(住院医生)二人。1958年张士英被错划右派取消主任职务,邹彩华调任学院副教务长兼皮肤科主任,由1958年刚毕业的助教薛发贵任副主任主持科务工作。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平反冤案,落实政策,恢复了张士英职务后,组建以张士英副教授为主任、主治医师韦国仁、朱润衡为副主任的领导班子,团结全科同志共同努立,在院领导支持下,科室建设才有较好发展。当时有医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4人),病房床位16张、病房护士5人,门诊护士1人,技术员2人。建立了真菌室,病理室、黑光室,门诊治疗室等。从1984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科室发展逐步走向正轨。凌淑清和李思奉在1991年接任科室领导工作以后,紧紧抓住医院高速发展的大好机遇,较好地完成了医院一系列改革措施及医疗和教学的任务。也逐步认清科室发展急需后继人才的现实。加强了人才的培养,为科室发展奠定基础。

  1997年以后,随着陆洪光、程波、魏羽佳具有高学历、新观念、有敬业精神的新一任领导班子的建立,为科室建设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短短的三年间,学科发展突飞猛进,病床增至31张(使用面积300m2),独立门诊(使用面积200m2),拥有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4人、住院医生2人、技术员3人、护士9人的医疗队伍,(其中包括留学回国人员1名、博士1名、硕士5名、在读硕士研究生7名)增建了性病实验室、细胞培养室,性病治疗室、引进激光美容技术、紫外线治疗技术、表皮移植技术、光疗技术、等一系列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诊断及治疗手段。目前门诊就诊人次年平均35000-40000人次、住院人次年平均400人次、医疗收入也明显提高。1999年、2000年分别以陆洪光、程波为课题负责人的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年度、2000年度分别获医院及学院科研先进集体。2000年国家教委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1年成为临床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可以开展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及显微照象技术等高精尖科学技术研究。可以与国内同行乃至国际同行在学术界共享一席之地。学术声誉不断提高,1999年我科成功举办一期由国际国内专家授课的全国高级医学真菌学习班,2001年将由我科承办首届西部地区皮肤科学术研讨会,届时将有300余名国内外专家云集贵阳。同年我科获得一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韦国仁、陆洪光、程波等先后进入国内权威杂志、核心杂志、省级以上杂志的编委。从2001年开始,我科承担国外医学皮肤科分册的编译工作。陆洪光担任中华皮肤科学会委员、中华贵州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近十年来,全科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华医学会皮肤病研究基金及省科委基金多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30人次,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参编专著十余本,近十年培养研究生20余名。培养进修生150余名,承担多层次教学任务包括护校、卫事项目、医学专科、医本科、检验专业、预防专业、研究生、进修生多层次教学任务,年平均课时数达400余学时。

展开全部
收起
皮肤科专家全部医生
其它科室
健康资讯
同类科室推荐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